爷爷的叮嘱,一向鼓励我尽力跑好自己的那一棒

爷爷的叮嘱,一向鼓励我尽力跑好自己的那一棒

爷爷的叮嘱<\/strong><\/p>

■赵育莹<\/p>

2022年3月2日黄昏,正忙于作业的我接到父亲的电话:“爷爷走了。他坐在椅子上,静静地走的。”<\/p>

那一刻,我的泪水夺眶而出。静下心来,我这样告知自己:爷爷是去和改日思夜想的老战友们“聚会”了。<\/p>

爷爷赵金荣是一名老兵。1930年,他出生在山东临沂的一个小山村,15岁报名从军,参与鲁中军区9师26团。那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屡立战功。<\/p>

我从小跟着爷爷一同日子,听着他的战斗故事长大:在长津湖的天寒地冻中,他和战友据守几个昼夜,他的双腿严峻冻伤险被截肢;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一枚炮弹在他的身旁爆破,震聋了他的左耳……<\/p>

我那时年纪小,只觉得爷爷的叙述很生动。直到2003年入伍后阅历了兵营淬炼,我才深深感受到爷爷时而沉痛、时而欢欣的叙述背面,是一次次奋不顾身的英勇奔赴,是一名老兵对党对公民的满腔热诚。<\/p>

之后的军旅生计,我视爷爷为典范,心底期待着自己的体现能赢得这位“老战友”的赞赏。身为戎行文艺作业者,我苦练事务身手,曾在全国戏法竞赛中获得金奖。作为一名文艺轻骑兵,我与战友们走边关、爬高山,登海岛、进哨卡,竭尽所能为底层战友服务。<\/p>

当我如愿从爷爷那里听到赞赏时,也总能收成他的殷切叮嘱:“你获得的成果,要归功于党、部队和各级领导的培育,给了你展现的舞台,才有了你的生长前进。”<\/p>

上一年,我陪爷爷到中国公民革新军事博物馆观赏留念中国公民解放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他静静地凝视着那些宝贵的前史相片,侧耳倾听讲解员的说明。当讲解员说到“美军钢多气少,我军钢少气多”时,他不断地允许。“那么多战友留在战场上,再也没回来。咱们今日享受着他们舍命换来的美好,更要感恩、知足……”那一刻,爷爷的眼中闪着泪光。<\/p>

后来,我给自己的孩子讲起爷爷的故事。咱们一同观看了电影《长津湖》。孩子问我:“妈妈,太爷爷参与抗美援朝,是不是就像伍千里和伍万里那样英勇?”我对他说:“太爷爷和他的战友们,每一个人都像电影里的志愿军那样英勇。他们赴汤蹈火,便是为了下一代不再交兵。”<\/p>

现在,爷爷走完92年的人生旅程。他的叮嘱,我一向紧记心间,鼓励我在人生中尽力跑好自己的那一棒。<\/p>

(本文刊于《解放军报》2022年4月16日“老兵六合”版)<\/p>

解放军报微信发布<\/strong><\/p>

播音:朱勇<\/p>

修改:杜昱昕<\/p>